大陸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
王海 42歲,山東青島人。1995年3月,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廈買了兩副索尼耳機,他意識到這可能是假貨,緊接著又買了10副,依據《消法》第49條提出了雙倍賠償的要求,被稱為打假第一人。現任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理事、王海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案負責人、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。
根據新京報報導,1995年,戴上墨鏡的王海出現在媒體的鏡頭前。直到今天,他仍然在維權打假的第一線。這20年,王海本人和大陸的打假維權境況都遭遇了哪些變化,有哪些爭議和尷尬,祛除很多人固有印象中非黑即白的底色,我們試圖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王海和職業打假人。
他不再站在舞台的中心。打假人王海的光環被一個群體所取代。這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行業。『魚龍混雜』,王海說黑社會、大學生、律師等等誰都可以加入。而王海,覺得正是自己的示範意義,給行業豎起了標竿。
二十年過去了,他需要面對這個群體的低價競爭。也需要適應這個時代給打假帶來的變化。他厭倦了別人給他戴的各種帽子。王海更願意用交易和成本論來描述自己的打假生涯。最多的一次打假賺過幾百萬,是一筆好交易。
推掉造假企業光環,又賺錢,又有趣,還能受到肯定。證算。他給自己定了30萬(以人民幣計算,以下同)的打假起步價,為什麼不呢?他說公司成本很高。王海說,打假從來和正義無關,賺了錢才能更高尚。
『王老闆』鉅款買假貨
王海沒有看央視3•15晚會。3月15日晚9點,北京南站候車室,他正準備登上開往天津的動車。天津打假分公司和物業公司的生意需要他打理。如今的王海,已不再是單兵作戰的『打假英雄』,很多人愛叫他王老闆。王老闆有四個職業打假公司,分別設在北京、天津、南京、深圳。
公司主營三種業務,幫消費者維權打假;知假買假;受雇於企業,替企業打假。第三種,是他生意的重頭,占到整個業務的三分之一多。他的打假團隊共有30多人,去年業績不錯,王海說,一共打掉一千一百多宗(假冒偽劣商品案件)。照此計算,平均每人每月要打掉3宗案件。
王海沒有說這個數字是怎麼完成的,他拿出了手機,向記者展示一張銀行卡的交易記錄。『這張卡是專門用來買假貨的。』手機裡顯示,去年購買假貨一共消費1444筆,消費額為2025199.85元。『買了202萬假貨,賺了400多萬。』
關鍵字: 花生網 大陸 王海 低價競爭 劣商品 今日人物 成本 打假 維權 物業 索賠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